2006年6月21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九版:火与法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记
“优秀消防卫士”黄东华烈士的母亲施美珍
夏国锋/文 李玉飞/摄

  有一位女记者曾经这样问一位母亲:“黄妈妈,您把这么优秀的儿子送到部队,现在他牺牲了,您后不后悔?”烈士母亲回答:“我现在失去儿子很痛苦,但群众遭受灾难时也很痛苦。我儿子是为了解救群众而死的,我理解我儿子,我为他自豪。”这位深明大义的英雄母亲就是因灭火救人而牺牲的宁波奉化消防中队战士、解放军二级英模、“优秀消防卫士”黄东华烈士的母亲施美珍。
  来自上海市崇明县的施美珍是一位老三届的初中毕业生,是一位曾经担任过10年村团支书、3年村妇女主任的农村妇女。2000年,她曾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由于父亲远在甘肃工作,黄东华从小就在母亲施美珍的言传身教中成长。黄东华开始有点懂事时,施美珍就尽可能地讲英雄故事给儿子听,安排东华做家务,锻炼东华的独立生活能力,引导东华树立远大志向。黄东华考上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后,施美珍东拼西凑借足了学费供儿子读书。1998年7月,黄东华读完了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施美珍又开始四处借钱了,她想让儿子继续学业,拿到本科文凭。
  懂事的黄东华却不忍心母亲再辛苦地为他筹学费了,并毅然选择了从军。面对儿子的选择,施美珍二话没说,全力支持。由于东华超龄,视力又不太理想,当兵有一定难度,施美珍就带着东华三番五次来到人武部,向武装部领导表达儿子参军的诚意。她的真诚最终打动了武装部领导,东华如愿成为一名消防战士。黄东华到部队后,施美珍一次次地写信激励儿子好好干,争取实现进军校深造的理想,当东华因为超龄未能被录取遭受挫折时,她多次在家书中鼓励东华不要气馁。在她的激励下,黄东华迅速从一名普通青年转变为一名战士骨干,在各项业务技能训练中名列前茅,并被评为优秀士兵,直至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壮烈牺牲。
  在黄东华短短的595天从军生涯中,不管是施美珍生病住院,还是家中发生了任何不顺的事,施美珍都是默默承担,从来不让在部队服役的黄东华知晓。
  2000年8月3日,这是令施美珍一生悲痛的日子,儿子黄东华在扑救奉化桐照镇洪峙修船厂检修的渔船火灾时为了救群众壮烈牺牲。当部队领导来到施美珍家后,听说东华出事了,好些亲戚都要跟到部队去看,施美珍劝阻大家:“我家东华只是受了点伤,我们去看看就回来,去的人多了,会给部队添麻烦的。”到了部队后,当部队领导征求她对处理黄东华的后事有什么要求时,她始终只是一句话,一切听从部队安排。
  黄东华生前担任着中队仓库保管员的工作,在回老家探亲期间,为了给中队的空气呼吸器配一个铜圈,他特意从崇明坐船赶到上海。因缺少买铜圈的钱,施美珍专门到亲戚家帮助黄东华借了2000元。黄东华牺牲后,宁波消防支队的战友自发为他家捐了3万多元钱,当这笔钱交到施美珍手里时,被她坚决地拒绝了。她要求部队领导把这些钱用到其他受伤的战士身上去,最后她只收下了2000元,因为那是东华为了给部队买铜圈,她向亲戚借的。剩下的钱一直存放在中队会计那里。而事后人们才得知,英雄母亲为参加儿子的追悼会,身上穿的一件白衬衫还是向弟媳借的。可就是这样,后来,听到黄东华被追认为中共党员后,生活拮据的施美珍当即拿出230元,为儿子交上了第一笔党费。
  得知黄东华英雄事迹报告团需要他们一家配合参加时,她毫不犹豫地将家中饲养的家禽全部卖掉,跟着报告团巡回作报告。参加报告团十分辛苦,每一次报告她都要上场,每一次上场,都意味着勾起她失去儿子的伤痛,她都会因回忆往事而泣不成声,几次下来,她很快消瘦了一圈。报告团的其他同志不忍心让她再上场,都劝阻她别再上了,可每次她都强忍着悲痛,坚持为了教育更多人的需要走上报告台。
  在黄东华牺牲一年后,施美珍又坚定地把黄东华惟一的弟弟黄鸣华送到东华生前所在部队,成为一名新的消防战士。而她在家中承受丧儿之痛,同时一如既往地鼓励小儿子在部队要向哥哥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军人。黄鸣华也不负众望,被评为优秀士兵,并荣立了三等功。在黄东华牺牲后的6年时间里,施美珍始终把奉化的消防官兵当作自己的儿子,每年到了春节等节日,她都要亲手做一些崇明当地的糕点送到部队慰问官兵,并应大队邀请,每年抽出几天时间到大队为新入伍的官兵讲述黄东华的故事,鞭策官兵们珍惜眼前的从军生涯,建功立业。
  在老家,她还经常到黄东华希望小学宣传消防部队为民奉献的事迹,经常向社区居民宣传消防知识。
  “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培养出“人民卫士”、时代青年楷模黄东华的英雄母亲施美珍的真实写照。